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、经伊蚊(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)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近年来在全球多地时有发生。了解它的特点并做好防控,能有效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
一、基孔肯雅热的主要症状
感染后,典型症状通常在被蚊子叮咬后3-12天出现:
- 突发高热:体温迅速升高至39℃以上,持续1-7天。
- 关节疼痛:多为剧烈的关节痛,常见于手、足、膝等部位,部分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较长,严重影响活动。
- 其他症状:可能伴有头痛、肌肉痛、皮疹(多为躯干和四肢的红色斑丘疹)、恶心呕吐等。
多数患者病程约1-2周可自愈,但少数人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,需注意休息和对症治疗。
二、传播途径要记牢
基孔肯雅热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,唯一的传播媒介是伊蚊。蚊子叮咬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后,再叮咬健康人,就可能导致病毒传播。伊蚊喜欢在积水处繁殖,尤其在雨后的花盆、瓶罐、轮胎等积水容器中,因此做好防蚊灭蚊是防控关键。
三、科学防控这样做
(一)防蚊叮咬是核心
- 尽量避免在蚊子活跃时段(清晨和傍晚)前往草丛、树荫等蚊虫密集区域。
- 外出时穿长袖衣裤,裸露皮肤涂抹合格的驱蚊剂(如含避蚊胺、派卡瑞丁等成分)。
- 家中安装纱门、纱窗,睡觉时使用蚊帐,尤其注意保护老人、儿童和体弱者。
(二)清除孳生地,从源头灭蚊
- 清理杂草、垃圾,减少蚊子栖息场所:翻倒花盆、水桶、轮胎等容器,清除积水;闲置容器倒扣存放,避免积水。
- 保持环境整洁:清理杂草、垃圾,减少蚊子栖息场所。
- 必要时对居住环境进行药物灭蚊,选择卫生部门推荐的安全杀虫剂,按说明使用。
(三)发现症状早应对
- 若出现突发高热、关节剧烈疼痛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,并告知医生近期的外出史和蚊虫叮咬情况,以便尽早诊断。
- 患者在急性期应做好防蚊措施(如使用蚊帐),避免被蚊子叮咬,防止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给他人。
(四)具体防控措施
1.对学院房前屋后进行卫生清扫,清理杂草、垃圾,减少蚊子栖息场所清理杂草、垃圾,减少蚊子栖息场所。
2.建议定期在校舍周边喷洒灭蚊药品。
四、总结
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,关键在于切断蚊子传播链。只要我们做好个人防护、清除积水孳生地、及时应对症状,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。让我们共同行动,从身边小事做起,筑牢健康防线!
江西飞行学院卫生所宣
2025年9月3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