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知公告

通知公告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通知公告 -> 正文

防艾护航,青春同行
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2025-09-22

致江西飞行学院新生的防艾指南

亲爱的江西飞行学院新同学们:

当你们怀揣梦想踏入校园,青春的画卷正徐徐展开,满是无限可能。然而,在享受多彩校园生活的同时,有一个关乎生命健康的重要话题不容忽视——艾滋病防治。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,更是对未来、对身边人的承诺。让我们一起走进防艾知识的世界,为青春筑牢安全防线。

艾滋病,医学全名为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”(AIDS),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起。它悄无声息,却能严重摧毁人体免疫系统,让身体失去抵御疾病的能力。HIV如同隐匿的敌人,主要通过性接触、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。其中,性传播是目前青年学生中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,特别是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,这一现状需要我们时刻警惕 。

可能有的同学会心存侥幸,觉得艾滋病离自己很远。但现实数据令人警醒:近年来,每年都有不少青年学生被检测出感染艾滋病病毒,每12位男性同性性行为者中就有1位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。部分地区青年学生中艾滋病疫情还呈现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。艾滋病并非遥不可及,它潜藏在可能发生的不安全性行为、共用针具吸毒等高危行为背后,随时可能威胁我们的健康。

那么,如何在大学生活中有效预防艾滋病呢?关键在于树立健康观念,掌握预防技能,践行安全行为。具体来说,有以下要点:

1. 积极学习防艾知识: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、讲座和科普宣传活动,这是了解艾滋病的重要途径。掌握知识才能心中有数,知道如何在生活中保护自己。

2. 拒绝不安全性行为:避免无保护(不使用安全套)的性行为,包括同性、异性间的性行为,坚决不与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,不与多人发生性行为。发生性行为时,务必全程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套,它是预防艾滋病、性病最有效的“盾牌”。

3. 远离毒品:使用毒品会极大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,无论是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具吸毒,还是使用新型毒品(冰毒、摇头丸、K粉等)或醉酒后,因中枢神经受刺激或抑制导致风险意识降低,进而发生多性伴和无保护性行为,都会间接增大感染风险。一定要提高对新型“换装”毒品的辨识力,远离它们。

4. 及时诊治性病: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,如果发现自己有性病症状,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,切不可拖延。

5. 日常行为注意:进行纹眉、打耳洞、拔牙等可能接触体液的操作时,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,确保使用一次性或严格消毒的工具,避免因工具消毒不严格而感染艾滋病病毒。同时要牢记,日常学习和生活接触,如共用学习用品、共同进餐、共用卫生间、握手、拥抱等不会传播艾滋病,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,不必过度恐慌。

6. 及时检测与阻断:如果不幸发生了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,不要惊慌,应及时到指定医院咨询和检测,并在医生指导下,必要时72小时内采取药物阻断措施,这能大大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。阻断越早,成功率越高。高危行为后2 - 4周要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,3个月后检测阴性基本可排除感染。

假如检测结果呈阳性,也绝不是世界末日。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应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,如今的医疗技术,通过长期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,可以抑制病毒复制,恢复免疫功能,保持较好的身体状况,并且使病毒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,实现“检测不到就等于不传播”,有效预防病毒传播给他人。同时,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各项权利受到法律保护,任何人都不得歧视他们。大家应给予感染者理解和关怀,共同营造包容、温暖的校园环境。

同学们,艾滋病虽可怕,但只要我们提高防艾意识,践行健康生活方式,就完全可以有效预防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,积极学习防艾知识,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携手共筑安全、健康的校园环境,让青春在阳光下尽情绽放光彩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江西飞行学院总务处宣